Bwin《破·地狱》破的究竟是什么

  公司新闻     |      2025-01-14 04:27

  最近刚刚上映的《破·地狱》此前在香港地区已经连续破了多项票房纪录——首日开画票房超600万港元,超越了《九龙城寨之围城》当时的519万港元Bwin,创下香港电影最高开画日票房纪录;11月16日的900万港元,破香港电影单日最高票房纪录;总票房突破1.1亿,成为香港2024年票房冠军。

  平心而论,观影之前本人对本片抱有一丝忧虑,很担心其会“言过其实”。因为上映前的宣传物料并没有多少吸引力可言。一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地狱”的仪式就会猜想:本片肯定还是会坚持“怀旧”的基调,感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一看到黄子华和许冠文的组合也不难猜到剧情的大体走向:肯定是前者一开始很不靠谱,但随着剧情的深入,会被后者的人格魅力所感召,最终改头换面,以温情结局告终。

  总之,我已经脑补出了一整部电影。但看完本片才知道,错了,我的猜想全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破·地狱》确实有维护传统的成分不假,比如许冠文饰演的文哥一开场就严厉斥责儿子郭志斌在仪式中不专心、不专业的行为,但本片和《百鸟朝凤》式的“怀旧”绝不是一回事。

  文哥和黄子华饰演的道生第一次产生正面冲突,就是为了要不要满足甄小姐的请求。她因为接受不了幼子夭折拒绝让遗体下葬或火化,到处坚持寻找肯帮她儿子做遗体保存的地方。在文哥看来,道生之所以会接下这单生意,完全是因为“贪钱”。他甚至还教育道生:“我老婆当年死的时候,我像死一样,我也不舍得啊,我都照样送她走。小孩现在到了站,你不让他转下一班车,就是不让他投胎,那他不就变了孤魂野鬼?(活)人不可以这么自私的!”

  看上去,文哥的义正词严似乎证明了“传统”的不可侵犯,但道生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经营殡仪生意。他千方百计满足甄小姐的愿望,既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安慰悲伤的母亲;之后,他又在另一单生意中把故人的骨灰留给了更在意她的恋人,而不是那个薄情寡义的丈夫。正如他对文哥所言,活着的人也有很多“地狱”要破。

  回过头来看,文哥为什么多年来一直能这么“硬气”?即使被他人嘲讽为“hello文”(利用谐音揶揄他是老古董、老顽固),文哥为什么也能不为所动?说到底,还是因为文哥手握着殡仪行业的牌照,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才能底气十足地坚守“传统”,动不动就倚老卖老。

  Bwin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生一出场,就显示出无法掩饰的落魄。年过半百的他明明聪明能干、吃苦耐劳,但还是因为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而债务缠身、生活窘迫。于是,他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寻出路,甚至无奈地自嘲,“以前做婚礼,现在做殡仪,说到底人生都是一场秀”。所以,文哥和道生看似是“拍档”,但地位其实是极度不平等的。

  但两人的交往和相处,终究还是改变了文哥的想法,也改变了两人的关系。文哥从道生的热情和善良中体会到了,“破地狱”的意义不仅在于“超度亡者”,更在于“超度生者”。

  因此,如果说喃呒师傅所代表的“传统”,作用是打开地狱之门,引导先人亡灵从地狱中脱离出来,那么对活在当下的现代人而言,该“破”的就是对规律、对原则的迷信。重要的不再是过去的经验,而是应该如何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永远困在旧日情怀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地狱”Bwin。在本片中,比起文哥坚守的“仪式感”,道生带领过去的下属从零开始,重新开始创业的勇气显然更值得赞赏。

  导演又用文哥和女儿郭文玥的父女情为“破地狱”做了更生动的注解。比起哥哥郭志斌,文玥其实更认同父亲的事业,也更愿意继承父亲的衣钵。无奈,“传统”规定了,女性不适合做喃呒师傅。尽管正如道生所言,谁也无法从理性的角度解释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但父亲文哥还是固执己见,以至于在女儿的一生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Bwin

  文哥最后在遗书中要求女儿为自己完成“破地狱”,也造就了电影中最感人、最煽情的段落。表面上,这是亲情的和解,生动地揭示了传统东亚家庭中常见的痼疾——父亲总是不善言辞、不懂表达,亲人之间也常常缺少沟通和交流。但这一情节的精神内核,仍然是导演对于香港社会未来发展的希冀——不管过去的岁月曾经留下多少辉煌和传奇,今天的香港人都应该放下不必要的“执念”,用更轻松的姿态迈向明天。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文哥长子郭志斌的人生选择以及道生伴侣美玉可能孕育的新生命。志斌看似一直受到父亲的宠爱与照顾,但始终对喃呒师傅这个行业意兴阑珊。他离开父亲,和妻子儿子移民国外的行为在传统观念中当然是“不孝”的,但文哥还是表示了宽容和理解,因为比起被束缚、被约束,每个人还是应该勇敢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美玉的怀孕让道生感到惶恐,显然是因为担心自己未来不能为孩子遮风挡雨,因为世界的变化总会让我们感到猝不及防。但从文哥和志斌、文玥的人生故事中,他最终也得到了最珍贵的感悟——只要能和所爱的人相伴,即使是“地狱”,也值得好好走一遭,尽情享受其中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妨在人生中轻装上阵呢?

  如果说之前同样在香港打破多项票房纪录的《毒舌律师》展现出的是理想主义底色,用一个曲折离奇的案件表达了香港市民对于正义、公平的呼唤,那么《破·地狱》显然要接地气得多——导演无意过度拔高立意,向观众传递深刻的哲理,而是用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表达了对普通人的理解和体恤,及时为他们送上了一次温柔的精神按摩。

  正因为本片又一次精准地击中了香港观众的“痛点”,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处境,才使其票房成绩节节攀升,但它给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留下的启示同样重要。当下,太多的导演忙着揣摩公众的喜好,搜寻公众上的热点,却常常忘记,真正的艺术必然源自身边的真实生活。如果创作者都不能聆听老百姓的心声,去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又怎么可能为观众奉上优秀的文艺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