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Bwin必赢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

  Bwin必赢新闻资讯     |      2024-09-12 00:36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定于2012年2月15日下午14:30在中宣部1号楼4层多功能厅举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今天对外公布,制定并实施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分管负责同志出席。

  我先向大家一一介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同志;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同志;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同志;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同志;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同志。他们将向大家介绍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介绍本部门落实规划纲要的思路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下面,请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同志介绍规划纲要的起草背景、编制过程、主要特点和重点任务。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中央正式对外发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

  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规划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以及具体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关于规划纲要编制起草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两年前就对《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07年由中宣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以及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央外宣办、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局、文物局等12个部门,组成了规划编制的调研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深入到全国24个省(区、市),广泛开展了编制调研工作,认真听取各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和充分的协调,提出了规划纲要的草案。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举全战线之力,各省(区、市)都展开了相应的调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修改完善了规划纲要,去年底,经中央审定,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了《规划纲要》,今天对社会进行发布。应该说《规划纲要》的编制历时一年多时间,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了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反映了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经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

  其次,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规划纲要》重申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这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将《决定》中提出的战略目标、大政方针、政策措施进行了数量化、项目化和具体化。《规划纲要》研究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10项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完成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

  比如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要基本完成,也就是在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出版、发行、影视剧制作和发行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一般国有文艺院团以及新闻网站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明确提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要基本理顺,真正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事企分开以及文化体制管理体制确定到位,明确提出了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部活力显著增强等。

  比如,目标提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基本建立,要求“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五大惠民工程要继续巩固完善提升,像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要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农家书屋工程到2012年要实现覆盖全部行政村;文博图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要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等。

  再比如,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对现有的七大类传统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大改造提升的力度,同时对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与此同时,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真正推动文化产业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23%的水平,应该说“十二五”期末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与此同时,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进,文化产品作为生产产品不断完善,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优化,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明显改善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从九个方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其中既有原则性要求,也有可操作性措施,既有面向全国的统一要求,也充分考虑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既有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也有阶段性的工作安排。

  在推进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规划纲要》提出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并细化分解为50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国家层面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比如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出版博物馆、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国家民族博物馆、新闻博物馆等;也有大量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项目,比如要求“十二五”期间覆盖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和有条件的县城都要建成数字影院;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建设13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大部分是适应文化改革新要求提出的新项目。比如科技发展对文化数字化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数字化,也有对一些重点工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延续下来的惠民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这个基础之上,为保障《规划纲要》的九大任务顺利实施,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文化经济政策、文化贸易促进政策、版权保护政策、法制保障政策等。

  再次,规划纲要的突出特点。在《规划纲要》编制中,我们主要注意把握了这么几个原则:一是体现“魂”与“体”的统一。文化建设总体可分为塑造内在的“魂”和打造承载这个魂的“体”这两大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规划纲要》把这方面的总体要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Bwin必赢。同时,《规划纲要》对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传播体系建设等等,充分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二是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规划纲要》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强调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改革发展与管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更加注重运行机制创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在推动文化创作生产、繁荣文化市场中更加注重引导和规范。

  三是贯穿改革创新的精神。《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要求。“十一五”时期是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凸显了改革的重要地位。《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除专门将“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外,还对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文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建立文化创新机制等提出要求。改革创新是《规划纲要》的一大突出特点和亮点。

  四是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纲要》强调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专门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多创作生产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强调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五是注重协调配套的要求。一方面,《规划纲要》与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相衔接,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更为具体、更加细化、更有操作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规划纲要》与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与科技、教育、人才等重要领域的规划相衔接,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全局工作的协调性。

  为了保证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现有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改革和发展的统筹领导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规划纲要》实施的具体任务、部门职责、进度要求,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和通报制度,对各项分工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具体指导。“十二五”中期阶段,要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十二五”期末,要对《规划纲要》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估。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推动我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的丰硕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公布《规划纲要》是为了让大家更多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尊敬的新闻媒体的同志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由中宣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要《决定》、部署今后五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文件,我特别想提的是,它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体现了六中全会精神,站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统筹考虑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在这个《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传播体系建设、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刚才志军同志已就《规划纲要》的编制经过、重要意义、主要内容等方面做了非常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大家较为关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的两个轮子,“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措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状况: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正如刚才志军部长所讲到的,“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建设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学中心等代表国家先进文化水平的重点文化设施,特别要支持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改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和设备条件,深入地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逐步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完善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明确服务的标准和服务的规范,加强评估考核。

  (二)着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稳步地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服务,继续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的工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传输文化资源,增强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广泛开展诸如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三)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国家投入的重点是向基层、向农村地区倾斜,努力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译制制作,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要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残疾人等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和民文出版的译制能力建设等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对于涵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设施建设,特别要提高保护水平,做好中华古籍保护与出版工作,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途径,鼓励依托文化遗产的旅游及相关产业,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记者同志们,第二点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强劲复苏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为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已明确提出,要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大家都知道文化产业具有消费空间大、产业能耗低,相关带动性强的特点,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和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在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制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培育现代文化市场。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流通方面,要加快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打造交易平台,健全中介服务,支持文化物流基地等文化产品的流通网络建设。在消费方面,着力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通过支持中西部地区影院建设、全国演艺院线等增加文化消费平台,鼓励文化消费。

  (三)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扩大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支持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国家将鼓励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推动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改变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并扶持重点文化企业的海外发展。 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报道和宣传。谢谢大家。

  我想请孙部长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很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那么这些措施在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另外请问中央在“十二五”时期会从哪些方面来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的建设呢?谢谢。

  这些年来,随着十六大确定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提出,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有关政策保障措施的制定和具体的贯彻。在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的实施,才使得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这四个方面:

  一是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年均增长近23%,有大量的财政支出为我们五大惠民工程,当时提的是50户以下的自然村通电视,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的加大力度后来调整为20户自然村通电视,现在进一步提出了户户通。同时由于财政加大投入,我们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在近几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其次,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家知道“十一五”期间到目前为止有近五千家事业单位,进20万过去的事业身份实行了转企改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既保证了转企改制后经营单位由于税收见面、由于社保的相关措施跟进使这些转企改制的企业进展顺利、发展很好,没有引发大的矛盾。

  三是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电影产业03年以前不到20亿收入,去年原有的事业单位创收实现了11052亿,占比超过2.75%,这与近几年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四是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支持对我们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大批精品力作在社会上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然,其他方面的作用也很明显,但是重点还是这四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在认真总结这几年文化改革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所起到的重要的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在三个方面又有明确的要求:

  一是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对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一般性收入增长幅度;其次,要增加财政支出当中文化的占比。同时也提出要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要将主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也就是说从财政管理体制上保证我们这些公共投入能够落实到位。明确提出中央、省、市三级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要提高个体彩票公益金。

  二是进一步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十二五”文化改革规划纲要已经出来了,据我们了解,目前我们的五大银行已经参与贷款投入文化产业超过2300亿贷款(人民币),上市公司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30家,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300亿,形成了一批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双过百亿的大型文化企业。同时,“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

  三是要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最近一次发布的114号文件提出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原定2008到2013年原定的5年优化政策将继续后延5年,使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能够持续向前推进。除此之外还有搬迁保障政策、法权保障政策等都具体启动,目前统计大概有14项争取在今年年内最迟明年上半年能够陆续出台,进而保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能够有政策的保障并取得好的效果。谢谢。

  我想请问田部长一个问题,请问在“十二五”期间广电总局有哪些政策推动中国向影视产业的大国向影视产业强国转变。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你提了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就是怎么样进一步提高影视产品和影视剧的质量问题。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影视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家都知道2011年我们国家生产的电影故事片558部,生产的电视剧约1.5万集,生产的电视动画片超过4000个小时。应该说保持了发展创作质量提高的势头。

  从创建的数量来看,我们的电影数量名列世界第三大国,电视剧多年来在数量上一直位居市场第一。从这个角度我们已经成为了影视大国,但是从人民的需求、时代的要求和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追求来看,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作品还是很少,质量不高的问题异常突出。对此,我们提出要推动影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要实现从数量规模的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转变。要强化努力创作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更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电视作品。

  为了加强这项工作与提高影视的质量,现在我们广电总局召开了全国影视创作会议,进一步落实中央的要求以及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影视剧的创作水平。具体来说,我们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抓好重点影视作品,继续扶持现代题材、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以及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创作。

  二是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进一步完善选题的规划、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等机制,着力扶持原创精品创作生产。从今年开始,广电总局要组织实施剧本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着力扶持优秀剧本项目。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本给予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

  三是要以真实可信为生命,以导向正确为灵魂,发挥历史题材影视剧以史为鉴、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四是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以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为推动力,加强影视创作引导,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开展积极健康的影视批评。

  五是要以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加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为影视剧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切实完善各项影视创作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备案、审查、准入工作机制。我们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每年选拔100名左右的编剧、导演等进行系统培训。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工作的力度,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国际的影响和竞争力,使我们的影视作品能够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我想请问朱主任一个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这次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请问“十二五”时期,国家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其基本要求正如纲要中所讲到的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实际上就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那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觉得应该从政府的基本职责上加以保障,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突出重点。要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重点在哪?我想重点是完善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一个时期,只有抓住了重点才能使均等化能够得到较快的推进。大家知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均等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这一点在纲要中也给予了明确的肯定,也是对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这么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又各不相同,这里我特别要讲一下,其中还有历史的原因。所以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状况大家也走了很多地方,和东部地区相差很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是当前的一个主要矛盾。抓重点首先就要抓住中西部地区的这一重点。

  在《规划纲要》中各个部门经过了很大的努力,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要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其重点也是完善中西部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包括:

  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国家在已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经过各个部门的详细测算和调查,将为82.4万个盲村配置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继续解决20户以下的已通电自然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同时,支持1229座承担直接覆盖农村任务的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正如刚才朱部长讲的,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讲基本服务没有户户通那这一点根本就谈不上。

  二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城市里看电影大家都觉得很方便了,我碰到很多年轻人到礼拜天的一个很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那么现在农村怎么办呢?我们将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工作思路,提供流动的放映设备,包括场次的补贴,这就体现了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对农村的倾斜。城市看一场电影新电影的价格就不用讲了,而农村的这种放映则可以给予补贴。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数字电影、每学期农村中小学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目标。这也是一个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农家书屋工程。现在书多了,但是农村的书还是很少。2012年我们要力争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并努力提升配送图书的质量,解决农村地区看书难的问题。我曾经到过一个农村问过一个孩子,也有农村书屋了,但是他觉得书屋的内容还不够吸引他,我想这对我们的政府部门以及我们的志愿者而言都有一个如何适应农村发展的问题。

  四是逐步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抓起来。特别是在一些没有这些设施的地方新建和扩建一些地势级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一定要免费开放,越是到基层、越是到中西部,我们越是要把必要的财力往那里倾斜。大家都在讲脱贫,真正的脱贫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脱贫,有了文化的脱贫才有经济上的脱贫。我想这次在制定纲要的过程中对我们发改委也起到了很深的教育作用,使我们明确了一条:我们要保障我们的农民同志特别是中西部同志的看书问题,特别是要提高文化鉴赏的能力。

  五是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和出版物的译制能力建设。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的国家,语言的不同是历史的原因,通过设置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出版译制基地、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制作、印刷、出版、发行、流通等环节建设,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权利。

  第二,着力提高供给能力。我们刚才还在讲这个问题,文革以前大家熟视能详的就是那几本书,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内容服务。国家保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水平,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一是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更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我念书的时候就有一个感觉,到了图书馆就有一个氛围,到了图书馆就有一个条件,到了图书馆就感觉进了知识的殿堂,要有这么一个氛围。

  二是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不断丰富文化数字资源,并通过有线电视、直播卫星、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入居民家庭,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为便捷地享受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坦率地说我在上网的时候也希望网速能更快一点。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方面是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群众的活动有序地、自发地组织起来。

  同时,还将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突出它的公益属性。这次节前我们到一个农村去看,就是一个简单的评剧就非常受群众的欢迎,一共就十几个人,但是到了那里就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除了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外,还要不断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增强发展活力,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地文化产品和服务。

  坦率地讲,这次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对我们发改委也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四大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促进了我们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我们应该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愿望和大家的积极性。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想请问励部长,这几年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开放受到了群众的欢迎,那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能不能介绍一下?谢谢。

  感谢你对中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关心。实际上这个问题刚才孙部长、朱主任也都谈到过。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是从公共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起步的,从2008年开始,到去年底,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进行了4年的时间,全国有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这1804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全国的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当中,除了遗址性博物馆,比如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等这些遗址性博物馆继续收门票外,文物系统的全国公共博物馆已经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行业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也在积极地推进当中。

  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2010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又提出了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的要求。这项工作作为文化部非常重视。在2010年就制定了《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在2011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又共同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意见》,全面部署了这三个场所的免费开放工作。总的要求是到2012年底,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相结合,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使免费服务成为政府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体制。

  具体实施分为两个步骤:到去年底完成第一步,要求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已经实现了。

  第二步就是到今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中央财政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央也要求各级财政建立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的重点是对中西部地区Bwin必赢,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给予经费补贴。具体补贴的标准是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每年补贴50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贴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贴5万元。

  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措施。文化部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通过推进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深化公益性的文化机制改革,逐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特别是在博物馆开放补贴到位了,办展和不办展都有经费保障。使这些场所围绕着教育任务多办展,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也是我们在完善免费开放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要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的水平。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我想问一下邬署长,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也比较受大家关注。我想请问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数字出版一直是快速成长的,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新的增长点,并且也是增长势头最猛、效果最好的重要方面。我可以给大家报一组数字,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值是213亿,2007年增长到260亿,2008年到503亿,2010年到1052亿,现在初步统计上来2011年将达到1200多亿,年均增长超过38%,增长态势是很好的。数字出版将会成为我们“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我们规划“十二五”期间出版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好数字出版有一个核心:围绕着数字出版的应用功能来展开。

  大家知道,产业发展是一方面,产业要能健康发展取决于这个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应有功能。我们在规划数字出版的时候最重视的是数字产业的基本社会功能,大家知道出版业的基本功能在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从而提高公民素质,保证经济社会在知识和信息的正确指导下健康发展。数字出版我们在规划时也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都是出版的范畴,但是数字出版是一场革命,对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的重要作用在于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了,使人们接受知识的方法更加多样,同时知识接受起来的时间也缩短了。所以数字出版在过去五年当中的快速增长是与它很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知识,特别是提供大量对称的信息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

  所以“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怎么把数字出版用好,围绕着提高中华民族的公民素质,围绕着推动经济建设、推动科研、教学和民众更好地享受文化来展开。这是我们推动数字出版的魂,如果丢掉了这个魂,光有产业发展,整天去游戏,我们这个民族就会“魂不附体”,所以“十二五”期间的重中之重是要很好地体现功能。

  第二个重点是要紧紧围绕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来展开。大家知道,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批知名企业,有一批重要的出版单位来很好地履行出版的社会功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我们的数字出版发展了,一批老的传统企业不能跟上数字化的浪潮,不使我们国家文化建立在有效的、高新科技的基础之上是不行的。所以“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规划时如何保证现有的重要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是我们考虑的第二个重点。

  三是要有一批重大项目人,要有一些重要的标志性产品转成数字化。也就是使我们的科研、教学、教育等方方面面能够转到数字化上面来,用好数字化这一先进的工具。 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有四大发明,其中两大发明都是和出版有关的,一个是纸张、一个是印刷,曾经对世界印刷业产生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数字化的浪潮下,怎么用好,怎么创新?怎么把中华民族的重要经典,世界上的重要知识和信息通过我们中国人的数字化产品来进行传播是我们规划的重点。 所以我们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规划了马恩选集、马恩全集等一批凝聚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产品,规划了一批把中国当代的好的图书、好的期刊转化为数字产品的项目。

  四是要搞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建设。我们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全国八个地方规划了数字出版业的重要园区和重要产业带,既考虑东部的带头作用又考虑向西部地区的适当布点。将来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搞不均衡战略,同时要坚固地区均衡。

  五是如同刚才朱主任所讲的,如果数字化已经成为公民享受文化知识和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公共数字化服务体系如果不上去,对我们整个公民素质的提高、更好地用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充分考虑公共数字化建设的问题,把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少数民族文字、盲文、文献和科普教育等的数字化放在重中之重去规划,使更多的人能够用好数字产品。

  最后,用数字化推动中外出版交流。大家知道,在纸介质的条件下,出版物的交流往往会受到国与国之间距离比较远或者是意识形态障碍方面的影响,而在数字化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打破许多壁垒,把知识、信息,特别是中国人的声音通过数字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很好的基础。 比如清华大学开发的国家数字出版工程里面重中之重的CNKI(音)就把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报纸,七千多种最重要的期刊,反映当代中国人科研交流成果的重要期刊全部数字化,实时地向世界传播,不仅有好的社会影响,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这个数据库的收入达到5.3亿,利润也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欧美包括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大学都用这个数据,使中国人的声音能够很好地在世界上得以传播。在这方面我们“十二五”期间也要加大这个推进力度,来提升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谢谢。

  我想请问田部长,“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十二五”提出要做到户户通,那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哪些举措?那在通了之后服务方面怎么进行保障呢?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朱主任在回答问题时讲了村村通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20户以上基本实现了。根据“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在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这对于在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信息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系统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够免费提供4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服务;二是能够提供应急广播和综合信息服务,下一步我们还要逐步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纳入服务内容;三是能够提供电话入户服务,也就是说安装上接收设备,通过机顶盒打电话可以实现“移动固话”;四是具有定位加密功能,能够确保服务精准化、确保安全;五是装上3G模块以后还可以实现无线上网,从而实现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和互联网应用三网融合。去年9月份我们在宁夏试点,宁夏80万户已经全部实现了户户通,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正如刚才孙部长和朱主任讲到的,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达到99%。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我们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2亿户农村家庭全覆盖。这样,就基本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我还要说明一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相当一部分是能看到电视,但是可能看不到那么多,一部分是通过无线接收来看电视的,上了直播卫星后我们将收到更好的效果。谢谢。

  我想请问一下励部长。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有很多文化遗产的遗存,但是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一部分文化遗产是过度被开发利用了,而另外一部分则存在消亡的可能性。那在“十二五”期间咱们会在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谢谢。

  正如你所说的,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文化遗产数量丰富,年代久远,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与我们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一直传承一种文化下来的在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们工作上分成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部分。

  “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保护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拿中央本级的投入来说,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达到140.2亿元,是“十五”期间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的近10倍,投入增长的幅度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搞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信息都均已记录在案。同时还进行了长城资源的调查、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灾后文物保护工程,包括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震后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了大遗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下文物保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

  应该说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国文物保护的状况得到了切实的改善。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一到六批的国宝),历史文化名城11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单独的自然遗产8项。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这个目标,基本建成我国文物保护理论体系、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博物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社会参与体系、传播体系等。

  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20项重大工程。在基础工作方面,包括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刚才提到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主要普查的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建筑、庙宇、大运河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国有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馆藏文物。当然这里面提到的国有不仅是国有馆藏的,包括国有企业、高等院校、以及一些相关行业中所收藏的文物。人才队伍能力提升、重大科技攻关、文物监测平台建设和文化遗产安全等。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包括古村落古民居保护、近现代重要史迹保护、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实施。

  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包括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基层博物馆建设、优化博物馆体系、创新博物馆管理机制等。

  总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排除率达到100%,也就是说基本要完成抢救性保护任务,文物保护说起来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所谓抢救性保护;另一个是维护性保护,“十二五”末抢救性的保护任务我们要基本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和15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达到100%,文物博物馆一级风险单位中文物收藏单位的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以上重点说的是文物保护。

  以上重点说的是文物保护。那么在非物质遗产保护方面,“十一五”期间,这项工作有了显著的进展。2011年,国家制定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非物质遗产保护有了法律依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体现民众的主体地位,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部和各地文化部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等,充分发挥民众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支持民众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论坛、讲座等活动,增强了社会民众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我们注意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规律,探索科学保护方式。探索并实施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多种保护方式。

  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措施主要有四项: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新设立2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范式。

  三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和保护工程。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统一标准,做好普查资料的整理录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库、项目库、专题数据库、研究资料库、公众数据库。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平台。四是启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试点建设工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依托,试点建设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展示传习中心,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我简单介绍到这里,谢谢。

  我想请问邬署长,现在文化企业上市公司超过30多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版企业,据我们了解近期有一部分出版企业酝酿上市,包括中国出版集团。那想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如何推动上市融资等方式推动出版企业加速做大做强,谢谢。

  谢谢你这个问题,你刚才提到上市就有数亿股民关注,我很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上市融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在规划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方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把上市融资过程看成是文化企业。

  在上市过程中要完成这么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文化人不会搞经营,在上市的过程中就是要使文化企业会经营、会管理、能发展。二是在上市过程中把产业结构调整、文化资源整合,壮大文化竞争力形成文化领域竞争者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对所有上市企业提出要求,只有完成了这个工作后才可能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从而更好地保证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讲到这里我要把出版企业上市情况通过记者向全国股民有一个交代,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目前一共有49家出版企业上市,其中涉及报业、出版、期刊、印刷、数字产业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讲已上市的出版企业已经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出版企业的经营项目。

  紧跟着我要跟大家讲一讲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现在49家企业上市,总体上看,目前的40多家上市企业总体表现比较好,我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去年上市的重头企业凤凰传媒集团,发行价议定当天是8.8,当天到了42.49,我刚才来之前又在网上查了一下,现在这个月稳定在9元,凤凰集团上市时是当年融资最多的,文化企业是很有影响力的。再往前推一年,中南传媒,原来的湖南出版集团的上市,那一年排到融资量的第二位,这两个企业的融资量都超过了44亿。所以目前上市企业表现是好的。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会采用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用好上市这个工具来保证文化产业的发展,保证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个好的表现。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核心企业上市。大家知道,中国出版业资格最老的、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出版集团,像荣宝斋、中华、商务这样的百年老店,也有像大百科这样的新企业,也有像人民文学、人民美术这样在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中国最重要的集团经过一个严格的程序让他们上市,以保证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股票市场有出色的表现,来增进股民信心,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化、投资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使整个公民受益,使我们整个文化实力有所增强。

  “十二五”期间有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一大批最重要的企业上市。同时,广东、上海等重要集团也已经准备上市,按程序正在申报。同时我们还把一批有潜力、有创新点的重要的国有民营企业推动上市。比如中文在线,这两年在数字出版上表现很好,都进入了我们的计划,纳入了我们的事业。所以第一条就是有计划地把好的企业上市,增强股民竞争力,保证文化产业在股票市场有出色的表现。

  二是实行重大项目带动。要把未来文化的新的增长点,一些代表国家水准的重要项目纳入到上市竞争的项目之中,比如大百科的三版,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上有影响除了把书推向世界以外必须要有标志性的产品,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准,大国的水准就是好的百科全书。所以这次中国出版集团上市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重要的标志性产品要在上市过程当中凸显出来。从而凸显你的竞争力以及表现你在国家重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在这方面,“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确定了一大批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前瞻性的重点项目。

  三是要加快国家级出版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建设。要使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上市融资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讲最近北京批准成立了音乐产业园区,计划投入100亿,有一批重要产品出来,而这些产品如果能和我们上市融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会在资金上得到广大股民的认同来募集社会资金,同时这些重要项目由于有了广大股民的关注,也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这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会列为重点。

  四是企业上市要有好的技术支撑,要使企业有前途要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怎么使高新科技,特别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成为上市企业主要应用的技术,是我们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我们在规划这件工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实施。比如未来工作出版最大的一块教育出版将会逐步有一些企业转向股票市场,怎么保证他们拥有最好的技术,怎么保证他们有一个合理的竞争是我们规划的重点。比如现在有9亿手机是我们数字化的载体,怎么用好数字化的中小学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规划的。

  比如我们的凤凰传媒、中南传媒都在规划这些重要的产品。比如中南传媒就和我们国内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华为集团一起开发未来的数字化教育产品。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在上市过程中把教育产品的数字化作为重点来规划。这些都上市的话我想会和整个国家的教育前途,文化发展的前途以及股民的收入前途都有积极的影响,这样的上市才会更加健康。谢谢。

  好,发布和答问就到这里,谢谢五位部长的发布和答问。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办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得到了各有关部委、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希望记者朋友们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宣传报道文化改革发展,并对中宣部新闻发布工作给予更多支持。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p>